古窯址群位于蘇州市相城區元和塘地區,發掘面積2918平方米,發現窯爐、晾坯區、沉淀池、墻址、房址、道路、水井、灰坑、窯頭屋等遺跡99個,發現金磚、陶罐、陶燈等文物225件。
房前綠水,屋后青山,一家人在庭院里,女兒彈起了心愛的吉他,悠揚的琴聲打動了看書的父親;母親抱著年幼的兒子聽得入了神。就連小狗、小貓也安逸地在主人腳下打盹……
東渠遺址的夏文化與河南二里頭文化有何種關系?冶銅遺址出現貴族墓地,又有何種意義?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王曉毅就兩處遺址的文化價值,予以闡釋。
3月1日,中國大運河文化講堂在南京博物院開講,南京博物院名譽院長、研究館員、博士生導師龔良帶來《美好生活應“運”而生》的主題演講。數百萬網友通過網絡直播和現場的200余位專家學者觀眾一起,共享大運...
記者28日從西藏山南市瓊結縣官方獲悉,瓊結縣自2022年12月開始,利用50多天的時間,先后在加麻鄉扎西村、金珠村、加麻村等挖掘、收集、整理加麻百·甲江、加麻“果諧”、瓊結“果孜”舞等優秀傳統文化,投入...
近日,青年作家司辰攜其首部覆蓋元宇宙概念新幻想主義長篇力作《命運樂章》來到古城西安和讀者分享創作心得。這部被“鬼吹燈”作者天下霸唱、“雨果獎”得主郝景芳力薦的科幻長篇小說,講述了怎樣的故事?作...
近日,陜北文化生態保護區(陜西省榆林市)通過文旅部驗收,入選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這一“國字號”招牌,將為陜北文化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陜西省文物局1月12日發布了2022年度陜西重要考古發現,其中秦始皇帝陵考古發掘又有新收獲,考古工作者對陵園外圍的大型陪葬坑——一號坑進行了持續十余年的第三次考古發掘,新發現陶俑220余件,并初步厘清...
文物承載著輝煌的歷史,凝縮著燦爛的文明。11月22日,“兵馬俑與古代中國——秦漢文明的遺產”文物展在日本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拉開帷幕。
一樹具一態,巧與造物爭。古樹是記錄地球生態變遷的活文物,是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有生命的文物,具有重要的生態、歷史、文化、科學和經濟價值。近日,第二次(2015-2021年)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公布,...
當下,在一些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名目繁多的婚俗“禮節”,相互攀比、大操大辦、索要高額彩禮、低俗婚鬧等陳規陋習,讓很多人深惡痛絕,有時又無可奈何,不少家庭因此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中國及東亞地區的早期現代人是演化自本土古人群,還是自非洲遷徙而來?中國南北過渡地帶秦嶺地區舊石器時代石器工具的制造和使用者是誰,他們的體質特征和生存背景如何?這些事關我國秦嶺地區舊石器考古學研究...
8月20日,人民文學出版社聯合中國紅樓夢學會、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在北京紅樓公共藏書樓舉辦了“紅研所校注本《紅樓夢》出版四十周年紀念暨2022年修訂新版發布會”,回顧了各種版本的《紅樓夢》的...
第八屆魯迅文學獎評委會22日晚公示,經過評獎委員會認真閱讀討論,8月22日分別投票表決產生了提名作品,其中陜西兩作家作品榜上有名,分別是陜西軍旅作家鐘法權的《張富清傳》提名為報告文學獎,陜西作家陳...
陜西省科技廳近日公布2022年陜西省優秀科普作品名單,共15部作品入選,佛坪籍作家、西安財經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白忠德生態科普散文集《最后的熊貓村莊》榜上有名。
何向峰,筆名幽蘭逢春,陜西岐山人,1985年1月生。熱愛文學,善于詩歌、散文、劇本等題材創作。各類作品曾多次發表于《南方周末》、《陜西日報》、《三秦都市報》、《寶雞日報》、《陜西汽車報》等數十家媒...
必看
02 / 03月
03 / 03月
03 / 03月
03 / 03月
01 / 03月
03 / 03月
13 / 08月
16 / 12月
28 / 02月
20 / 02月
22 / 07月
01 / 03月
視頻
原創
標簽
熱榜
媒體矩陣